黄建明实战案例专栏 | 【案列19】论无损「探伤」

来源:http://www.ly-ndt.com/21107.html
发布日期:2022-09-29 14:45

温馨提示:

本系列专栏案例均在夏紀真老师的网站发布过,经作者本人修改和补充后,由本公众号发布,以满足当下年轻人互联网浏览习惯。

#

实战案例专栏 /   案例19

无损「探伤」其本意是不需要损伤工件就能为工件进行检测,利用非破坏性的技术手段为工件进行检测,及时地检测或者叫探测出工件的缺陷或者判断是否有隐患的损伤,例如:缺陷、裂纹、损耗和材料变质等。


NDT、NDI、NDE、无损检测、非破坏检测、无损探伤都有同一意思。


为什么我们做无损探伤工作时却有时会把工件给真的「探伤」了呢?即原本没有「伤」的工件在我们探伤后由于错误的判断认为需要判废和拒收


例如:令原本不需要返修的焊缝强行返修,须知焊缝的返修本身就是对焊缝的一次损伤, 反而容易造成焊缝受伤,如果返修不当造成二次缺陷,结果反复探伤反复返修, 就更加伤害工件了。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不应该的判断错误呢?


(配图与内容无关)

有以下几个常见的原因:


1.错误使用验收标准,把严格的标准应用在要求不高的工件上,例如:把ASME压力容器标准应用在普通钢结构上。


2.探伤人员的技术水准差,把小缺陷定量成大缺陷而判废。例如:超声波探伤时, 其灵敏度设置过高和测长技巧错误,把未超标缺陷错判成大缺陷而判废。


3.把假缺陷和非相关缺陷当成真缺陷而判废。例如:磁粉探伤时把磁导率不同形成的磁痕显示和紧密结构组合处的磁痕显示误判为裂纹。


4.超声波探伤时用折射角60°斜探头探测焊缝根部时,把根部固有的反射回波误判为未焊透。


5.超声波在工件内部形面反射时发生波型转换、脉冲重复频率设置不当、超声探伤仪器性能失常……等等都会造成误判。


6.探伤人员对被检测工件本身结构不了解而导致误判。例如:将工件上固有的键销、油孔、螺孔以台阶等等当成缺陷。


7.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判还包括职业道德层面的因素,例如:有意判废、公报私仇、个人偏见、针对性挑剔、发泄不满、为个人利益不择手段等等。


如何防止上述情况发生呢? 


只有通过不断地培训学习和实践来提高技术水平,并且从中总结经验,同时也要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例如:第三方抽查和不定位不定期的抽查。


为了避免工件因探伤而受伤,以后还是把「无损探伤」统一改称为「无损检测」好了。


关于作者



黄建明 长期从事在役无损检测技术工作近40年。任职于香港安捷材料试验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应用物理(无损检测方向)”本科专业兼职教授。美国焊接学会会员,美国无损检测学会会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会员暨无损检测分会理事。英国焊接和无损检测人员考试发证章程(CSWIP)焊接检验督察,英国无损检测人员考试发证章程(PCN)II级焊缝射线照相评片员,美国焊接学会(AWS)高级焊接检验督察,AWS焊接导师,美国无损检测学会(ASNT)NDT检验师-UT、RT、MT、ET III级(高级)技术资格,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RT、UT 3级(高级)技术资格。


联系方式:

邮箱:kmwong@aes.hk

公司:香港安捷材料试验有限公司 


/ END /

本公众号将会持续分享黄建明老师的实战经典案例,欢迎订阅,持续关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