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粉探伤中的磁痕分析与判断

来源:领翼NDT商城
发布日期:2022-12-02 15:02

前言


磁粉探伤又称磁粉检测,是应用较广泛的无损检测方法之一。


作为一名磁粉探伤人员来讲,正确地检测和判断磁痕是极为重要的,它直接影响探伤结果的准确性。


现简单谈一下各种磁痕显示的分析和判断:


一.假磁痕


假磁痕是一种非正常显示,是一种假象,它不是由于漏磁场而产生的,所以应正确予以判定。


假磁痕产生的原因及特征和鉴别方法:


1、工件表面粗糙(如焊缝两侧的凹陷,粗糙的机加工和铸造表面)会滞留磁粉形成磁痕。


磁粉的堆积很松散,磁痕轮廓不清晰,如果将工件在煤油或水分散剂内漂洗可将磁痕除去。


2、工件表面存在油脂、纤维物、发丝及脏物都会粘附磁粉而形成磁痕。


只要仔细观察即可辨认, 然后通过清洗工件表面可以消除。


3、工件表面的氧化和锈蚀以及油漆斑点的边缘上滞留磁粉会形成磁痕,该磁痕经仔细观察即可辨认清楚。


4、磁悬液浓度过大,磁粉施加不当都可能造成假磁痕,不易辨认,磁粉松散,磁痕轮廓不清晰,漂洗后磁痕即消除。


二.非相关显示的判定


非相关显示不是来源于缺陷,但却是由漏磁场产生的,其形成原因复杂,一般与工件本身、工件外形结构、采用的磁化规范、工件的制造工艺等因素有关。


非相关显示的工件,其强度和使用性能并不受影响,对工件不构成危害,但它却与相关显示容易混淆,不易识别,如若不慎,将非相关磁痕误判为相关磁痕,就会使合格的工件报废而造成经济损失;


相反,如果把相关磁痕误判为非相关磁痕, 也会造成质量隐患。


非相关显示产生的原因和特征以及鉴定方法如下:


(一)磁极和电极附近


1、产生原因:


采用电磁检验时,由于磁极与工件接触处,磁力线离开工件表面和进入工件表面都产生漏磁现象,而且磁极附近磁通密度大。所以,在磁极和电极附近的工件表面会产生一些磁痕显示。


2、特征:


磁痕松散,容易与缺陷区分,但是容易掩盖相关显示。


3、鉴别方法:


退磁后,改变电极或磁极的位置,重新检验,该磁痕重复显示的可能是相关显示,不再出现的为非相关显示。            


(二)工件截面突变


1、产生原因:


由于工件内存在孔洞、键槽、齿条的部位由于截面缩小,迫使一部分磁力线离开工件形成漏磁场,吸附磁粉形成非相关显示。


2、特征:


磁痕松散、具有一定的宽度,有规律的重复出现在同类工件上。


3、鉴别方法: 


根据工件的几何形状, 容易找到磁痕显示形成的原因。


(三)磁写划线


1、产生原因: 


两个已磁化的工件互相摩擦且一块钢件在一个已磁化的工件上划一下,接触部位会产生磁性变化, 产生的磁痕称为磁写。


2、特征:


磁痕松散, 线条不清晰, 象乱划的样子。


3、鉴别方法: 


将工件退磁后,重新磁化检验,如果磁痕显示不重复出现时,则原显示为磁写磁痕显示,且工件清洗后,划伤部分容易辨认。


(四)两种材料的交接处


1、产生原因: 


在焊接过程中, 将两种不同磁导率的材料焊接在一起, 母材与焊条的磁导率相差很大, 在焊缝上就会产生磁痕显示。


2、特征:


磁痕有的松散、有的浓密、 有的不很清晰, 类似于裂纹且在整条焊缝都出现同样的磁痕显示。


3、鉴别方法:


结合焊接工艺、 母材与焊条材料进行分析。


(五)划伤和刀痕


1、产生原因:


当磁化电流过大时,划伤也会吸附磁粉,磁粉不浓但有重复性。


2、特征:


磁痕松散,在凹处有金属光泽。


3、鉴别方法: 


退磁后,用大小适当的电流重新磁化,磁痕消失。


三.相关显示的判定


相关显示是由缺陷产生的漏磁场吸附磁粉形成的磁痕显示,有相关显示的工件性能会受

影响。 


相关显示产生的原因极为广泛。下面本人主要结合热处理后工件缺陷的磁痕显示作以下介绍:


(一) 淬火裂纹


产生原因: 


热处理是改变钢的性能的重要手段,钢在热处理后,其内部组织发生变化,可以获得所需要的机械性能。钢在淬火过程中,容易产生裂纹。 


产生原因主要有:


1、材料本身的原因:


如钢的化学成分的偏离或内部存在夹杂物及冶金缺陷等。


2、热处理方面的原因:


如加热湿度过高或冷却过于激烈等。


3、设计和加工制造方面的原因:


如工件厚薄相差太悬殊,设计制造时带有尖角、加工刀痕过深,淬火冷却时具有复杂的内应力,均会引起淬火裂纹。


主要特征:


裂纹一般出现在应力集中部位, 如孔、键、夹角及截面突变处,磁痕呈细直的线状,尾端尖细,棱角较多,且裂纹深度比较深, 磁痕浓密清晰。


(二)渗碳裂纹


产生原因: 


结构钢工件渗碳后冷却过快, 在热应力和组织应力的作用下形成渗碳裂纹,其深度不超过渗碳层。


特征: 


磁痕显线状, 弧形呈龟裂状, 严重时造成块状剥落, 裂纹不太深。


(三)表面淬火裂纹


产生原因:


为提高工件表面的耐磨性, 可进行高频、 中频、 电感应加热, 使工件表面的很薄一层迅速加热到淬火温度, 并立即喷水冷却进行淬火, 在此过程中, 由于加热冷却不均匀而产生喷水冷却裂纹。


特征:


磁痕呈网状或平行分布,面积一般比较大,易出现在工件的孔、键槽、凸轮、齿轮部产生热应力裂纹。


结论


以上结合本人实际工作简单谈了一些磁粉探伤过程中如何分辨假磁痕、非相关磁痕和相关磁痕的技巧。 


供同仁在工作中参考, 使检验判定结果更科学、 更客观。


小编,这里还要偷偷告诉你一个不可错过的好消息“航空无损检测”微信公众号正不断更新黄建明先生经典NDT实战案例中,例如:《什么是「良性」和「恶性」疲劳裂纹?》,《钻井平台上提升工具断裂事故分析》,《论无损「探伤」》,笔者通过分享亲身案例过程,采用通俗易懂的表述,让读者在阅读后产生思考,并激发读者对工作生活中检测应用的兴趣,有兴趣的朋友请点击此处▶“黄建明实战案例专栏”。


- End -

 1 

注意

内容涉及标准可能存在废止的情况,请实际操作中勿采用,本文仅提供知识参考思路!若有错误,请留言指正,也希望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到你!

 2 

来源和声明

本文来源:网络

声明:本文内容观点仅代表作者,非本号立场,编辑时进行少量增删,且内容仅做技术交流和分享,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分享到: